人文社科领域如何确定选题
时间:2023-07-27 22:06 点击:
在教育部项目《通讯评审意见表》的评选标准中,选题所占分值比重达到30%,主要考察选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把握程度。对选题的论证占到50%,它主要考察内容、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而对于创新基础,也就是前期的研究基础大概占到20%。
但在实际评审过程中,选题的重要程度远远不止30%这么简单。如果选题不好,整个项目都有可能直接被pass。所以,选题直接决定了论文的成败,这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它的规范性与细节也是影响项目申请能否通过的重要因素。 01人文社科领域好的选题什么样? 1.新颖 开展研究之前需要确认有没有其他学者研究过同类问题,但并不是说所有未曾被研究的问题都是新颖的问题。如果某个问题没有人研究,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并无研究意义。 2.有趣 科学研究应反映特定社会现象,符合社会的一般认知规律。但更为重要的是,好的研究需要研究者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揭示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有趣问题。 02人文社科领域获得选题的途径有哪些? 1. 个人观察和深度思考 大量社会科学的研究问题都来自于研究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一现象的深度观察与思考。需要注意把握的是,选择的这一观察思考能否上升为研究问题,确保以学术共同体公认的概念、方法、逻辑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个人的研究热情 每一位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和领域,提出好的研究问题可以建立在对研究领域兴趣的基础上,这就需要研究者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长期持续的关注和钻研。 3. 阅读文献 作者可以通过对本领域重要文献的阅读,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把握最新的研究热点以及不同变化趋势,为自己的研究问题寻找理论基础与研究工具。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不足都可以被当作新的研究问题,因为有些不足是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需要研究者进行甄别。 4. 与他人交流 研究问题的确定还可以来自与他人的交流,交流的对象包括老师、同学、同行等等,因为他们都有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与他们的交流能够开拓视野,启发思维。特别是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交流,有可能合作产生跨学科的研究问题与思路。 03人文社科领域选题的原则有哪些? 1.可实践性原则 包括社会实践,以及对现实政策、社会现象与问题的实践。 2.科学性原则 在保证可实践性的同时,选题还要具备科学性。也就是说,选题应当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以及科学的价值。 3.可行性原则 专业主观性条件与客观条件是否都具备?选题的大小是否合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些选题可能比较适合权威专家来进行申报,而对于科研小白来说,如何选择符合自己身份的一些题目,往往是值得思考的。 4.创新性原则 从当今学术的发展来看,我们目前所提倡的是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趋势,而交叉学科是创新的沃土。因而,我们在选题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5.价值性原则 用理论意义带动学科应用价值,进而促进产业发展,最终达成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的目标。 6.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指的是我们的研究应当具有持续性。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前期研究的积累、对于这一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之前项目的完成情况等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选题是课题申报举足轻重的一步,也是关乎我们课题申报是否成功的重要一步。所以对于每一个作者来说,从一开始就要自觉树立精品意识,把精力高度集中到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上来。 |
上一篇:国家社科的研究指向与选题方法
下一篇:课题申报的时机与团队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