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时间:2023-08-17 22:02 点击:
在方法论的链条里,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其中,缩小研究范围、聚焦和提炼研究问题的过程,会帮助研究者框定研究方法。即,研究问题主导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也需要恰当的数据类型,研究方法和获取数据并非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思维方式的两个方面,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时候的要求是不同的。那么,研究问题适用于什么研究方法去解决?怎样获取可用的数据类型?如何基于研究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展开分析?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林恩·理查兹在其著作《做质性研究,先读我》中对于常见的五种质性研究方法的适用情境、数据获取及数据处理方式给出了较为详细的界定。 一、民族志 (一)适用的问题类型 针对某个文化群体的价值观、信念、文化实践活动而提出的:(1)观察性问题比如,行为模式是什么?;(2)描述性问题,比如那里正在发生什么? (二)可用的数据类型 1.一手数据:参与式观察资料、田野笔记、非结构或结构式访谈资料、特定的焦点小组资料(有时会形成音频或视频记录)。 2.二手数据:档案、史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地图、家谱、社会关系图。 (三)数据分析技术 1.深描、对笔记的再解读、存储信息、讲故事、个案研究。 2.编码、试图呈现模式和过程。 二、扎根理论 (一)适用的问题类型 针对处于变迁过程中的某个事物而提出的:(1)过程和阶段性问题,比如,成为……的过程是什么样的?(2)诠释性问题,比如,这种经验的维度有哪些? (二)可用的数据类型 1.一手数据:访谈资料(一般会有录音)、参与式或非参与式观察资料、对话日记、根据研究主题开展的田野笔记。 2.二手数据:对比性案例、个人经验。 (三)数据分析技术 1.理论的敏感性、发展概念、按归类编码、开方编码产生理论。 2.焦点备忘录、建立图表、将重点放在寻找核心概念和处理上。 三、现象学 (一)适用的问题类型 针对现象或者体验的核心、实质和意义而提出的问题。比如,这个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二)可用的数据类型 1.一手数据:音频资料、深度访谈、小群体对话、现象学意义上的文献。 2.二手数据:诗歌、艺术、电影。 (三)数据分析技术 1.发现和探索核心命题、现象学反思。 2.备忘录、反思性的写作、甄别意义。 四、话语分析 (一)适用的问题类型 针对社会意识构建和话语结构而提出的问题,比如,谈话或者书写是如何建构社会事实的?我们要如何通过分析对话的主导模型来分析权力结构? (二)可用的数据类型 1.一手数据:访谈资料(一般会有录音)。 2.二手数据:档案、日记、媒体报道等文字资料。 (三)数据分析技术 1.对语言或文字非常细节化地鞭辟入里的研究(通常会有一套方案),包括分析停顿、语气的转化等。 2.分析对话和文本解构、甄别社会过程的建构过程、揭示社会过程背后的意义。 五、个案研究 (一)适用的问题类型 聚焦性和图解性的问题,比如,在实践中这些问题是如何出现的?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产业是如何反映宏观情况的?或者比较性的问题,比如,在不同环境中的群体会有怎样不同的体验? (二)可用的数据类型 1.一手数据:参与式观察资料、田野笔记、非结构或结构式访谈、特定的焦点小组资料(有时会形成音频或视频记录)。 2.二手数据:档案、史料;焦点小组。 (三)数据分析技术 1.从精心挑选的案例中获取数据,继而挖掘主题以及充分描述研究问题。 2.依照已有的先期理论来编码和统计数据。 3.从细节出发,对要素、事件、利益条件等进行语境化的分析比较。 |
上一篇:论文写好后怎么弄目录
下一篇:论文为什么引用了还被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