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访谈追问的几种情形
时间:2025-09-12 21:44 点击:
在质性研究的访谈过程中,信息获取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访谈者能否敏锐地捕捉到回答中的潜在问题。然而,许多访谈者在面对被访者的回答时,常常陷入被动接受的误区,未能充分挖掘出隐藏的细节和深层次的逻辑。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访谈的深度,也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片面性。因此,如何在访谈中通过追问弥补这些不足,成为提升访谈质量的关键所在。美国学者赫伯特·J.鲁宾在其著作《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中介绍了访谈环节需要对被访者回答内容做进一步追问的四种情形,在这些情形下进行有意识地追问,有助于我们获取更高质量的访谈内容。 一、回答得过分简化 在听到过于肤浅的回答(针对主要问题)或者太过强硬、简单或宽泛的概括时,访谈者就应当进行追问。比如,当听到一个类似于“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内部渠道我们能提供的服务比外包给私营企业更便宜”这样的结论,如果访谈者觉得这种评论太过绝对就可以追问:“你们是如何使价格变得更便宜的呢?”,或者“什么时候外包给私营企业才会相对便宜呢?”,再或者,为了得到更多细节信息,可以直接追问:“你能举一个例子吗,什么时候即使通过内部方式提供服务便宜,你们仍然不得不外包给私营企业?” 二、提出了新鲜观点 如果被访者提出了某些新观点、意料之外的主题,或者与访谈者从其他访谈中得出的结论相对立的观点,就可以进行追问。在一项关于外包的研究中,一个被访者被问及有没有什么服务不适合通过外包来获得,他认为通过外包获得律师服务是错误的,因为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但此前的被访者都声称没有什么不适合通过外包来获得的。这时,访谈者就可以通过探究利益冲突这一观点来追踪这一对立。可以问:“除了律师服务之外,还有什么其他专业服务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吗?”或者可以要求对方提供一些例子:“这只是一种假设的可能,还是你听说过律师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案例,如果你知道这样的例子,能跟我讲讲这些例子吗?” 三、发现有遗漏信息 如果某个事实、事件或解释看起来被有意忽略了,或者只是有所影射但并未展开,访谈者就需要对这些点进行追问。要想找出这些缺失点,访谈者需要对这个话题做背景考察。例如在一个访谈中,访谈者问一位在职多年的市长,为什么制定预算的过程发生了改变。市长给了很多理由,但是唯独没有提到资金紧张这一项,而这个原因在相关研究文献中经常被提到。访谈者立即追问“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的原因中没有财政紧张这一项”,市长回应说,之所以忽略财政紧张是因为市政职员总是在处理资源匮乏问题,因而它的存在没有影响。市长的这个忽略是有意的,而他的解释为访谈者所研究的发展模型增加了一个新的主题。 四、注意故事的出现 另一个进行及时追问的线索是,听到与研究问题似乎有关的故事时。访谈者需要确保自己完全理解故事的潜在主题和寓意,因为讲故事常常是为了间接地传达某种信息,它也能提供一些非常生动的论述。 在进行追问前,访谈者要意识到对方在讲故事,然后等待故事讲完再提出问题。被访者会通过一些话或动作告诉访谈者即将讲个故事,或者跟访谈者说“听我给你讲个故事”,或者设置一个让访谈者似乎入戏的情境。有时故事可能很短,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开场白的情况下讲的,因此很难在访谈过程中辨认出来。不管怎样,要想意识到故事的存在,就必须注意观察或聆听具有以下特点的内容: 1.故事讲起来通常会很流畅,几乎没有打结和重复迁回的情况,因为被访者可能已经将这些故事讲过很多遍了,所以他们非常清楚故事的主线。 2.故事可能讲得像探险一样,诸如我祖父母怎样一无所有地从古老的乡村走出来创立一番事业,或者游客在泰国怎样遇到并成功摆脱喜马拉雅黑熊泰迪。 3.较长的故事通常会被认真地安排。它们可能以时间或场景开头,介绍人物,描述一些事件或复杂性,然后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并不是每个故事都包括所有这些元素,但如果连其中一些要素组合以及戏剧性的事件都没有,那么一段叙述是故事的可能性就不大。 4.故事常常以一些令人难忘的符号或凝练的、概括性的形象作为标志。这些符号或标志往往传递着大量的情感和复杂的意思。 5.故事也可能以讲话语调的变化作为标志,简短而不完整的句子被高度雕琢的观点所代替,或者被访者舒服地靠坐在椅子上,居于中心位置,并开始大段的描绘。 6.有时候访谈者提出一个问题后,得到了一个扩展的回答,只是看起来有点答非所问。问题与回答之间的断裂可能就提示着被访者正在讲故事。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介绍了访谈中进行追问的四种关键情形,通过对这些情形的有效处理,访谈者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受访者的实际想法和情况,从而收集到更为丰富、深入的信息资料。这不仅能提高访谈的质量,也能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文献引用注明出处的原则与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